学校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申报专题培训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19-05-08浏览次数:207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日前已由教育部正式启动,学校高度重视大赛的筹备工作,为顺利开展大赛校内赛,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面,提升项目的参赛数量和质量,56日,学校特别邀请了教育部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赵旭教授,做了题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申报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教务处处长张梅主持。

据悉,讲座开始前,报名情况就异常火爆,安全起见,现场只能通过限流的方式进入。最终,部分学院(部、中心)院长、老师与400余名学生一起聆听了讲座,未能进入现场的师生可通过观看现场视频的形式进行学习。

讲座中,张梅处长首先向师生介绍了大赛的性质和目的,并代表学校向广大师生做了大赛的宣传动员。她指出,学校虽然立项了98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创项目),并推荐了33项市级大创项目,但学生的参与面还是太少,学校热切地希望有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创新创业大赛中,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接着,赵旭教授紧扣大赛的核心内容和要点,分大赛的关注点、完美路演的核心要素、商业计划书的写作等三大部分展开了讲座。在大赛的关注点部分,赵旭教授精准分析了上一届大赛的项目获奖情况,包括参与的高校数、奖项的数量、赛道分布、组别的分类、金奖的学历分布,并就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全国赛的金奖、银奖项目分布做了归纳和总结。在讲到路演的核心要素时,赵教授可谓“手把手”地教大家,每一张ppt的内容该如何分布,对项目所解决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产品/服务内容、技术/运营门槛、市场分析、竞争分析、商业模式、推广策略、财务现状及财务逾期、融资需求与股权结构、团队成员、专利、荣誉、项目远景等均做了详细的解读。在商业计划书的写作部分,赵教授则通过一个完美的案例将商业计划书的结构、框架、内容的分布等做了生动而形象的解释。

两个小时的讲座可谓“干货”满满,让在场师生对如何参赛、如何申报项目、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如何路演终于有了较为清晰的概念。讲座现场,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一副副渴望的眼神,让学校感受到了师生们对于创新创业的热情。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围着赵教授,渴望这位“大咖”能给予学校项目更多的指导。

大赛的校内决赛开赛在即,本次讲座为大赛的项目申报起到了精准、有效的指导,为提高学校参赛项目数量和质量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