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创新融合,深入学习交流,促进自我提升

——我校教师和附属医院人员参加沪浙医学教育分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16-12-28浏览次数:128

    1224日,由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教育专科分会与浙江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联合举办的2016年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我校教务处、二级学院、附属医院近40人参加本次研讨会。我校校长、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教育专科分会主任黄钢围绕研讨会“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词,聚焦“健康中国”、“健康医学”理念,紧扣转变医学教育技术和方法、激发教学热情向大会致辞并作专题讲座,唐红梅副校长作临床医学卓越医师培养主题发言。

黄钢校长在《以问题导向的情景化器官系统课程整合重在能力提升》专题讲座中,阐述了以临床问题导向、从单纯的教材整合向学习场景整合转化的课程整合探索与实践。他指出随着当前社会的老龄化,医学进入了慢性病时代,医学关口前移至预防保健、上移到健康、下沉到社区、后移到康复功能的恢复,医学教育必须以促进健康为目的,跳出诊断治疗的狭隘范畴,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上进行改革。医学教育改革必须明确教师这一改革目标,通过问题导向的基础与临床交错融合的整合课程,建立以问题导向、器官系统为主线,淡化学科,融合形态和功能,以临床问题引导基础学习的立体式教学,并结合临床技能及医患交流分步培训、科研基本训练,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自学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为考试而学习的状况。黄钢介绍了我校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上的探索实践,展示了我校虚拟与实景结合的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中心,他认为要改变一定要有五个转变,即将器官系统教材转变为实景互动学习、将问题导向的学习从讨论式转变为身临其境的问题解决、将枯燥的“教”转变为有趣的“学”、将被动的“学”转变为主动的“习”、将记忆的“知”转变为拓展的“识”。他呼吁教师们克服困难,保持热情,为了健康中国2030的早日实现共同努力。黄钢校长激情洋溢的讲座引发了全场的共鸣,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唐红梅副校长的《临床医学“3+2”卓越医师培养》主题发言从项目背景、实施情况、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四各方面介绍了临床医学专业乡村医生“3+2”培养模式。作为上海唯一、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以及全国41所试点院校之一,上海健康医学院紧扣乡村医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按双标准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通过建立临床教学基地和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打造,使人才培养紧密对接临床一线,学生从岗位认识、岗位体验、岗位实践、岗位工作得到连贯性和一致性的培养。唐红梅还介绍了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量身定制的助理全科规范化培训项目的开展情况、具体做法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唐红梅认为临床医学“3+2”卓越医师医教结合培养模式,是对人才标准化培养路径的一种探索,打破了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天花板,为学生开启了岗位成长成才的旋转门。她同时倡议高校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实践研究的基础,并做好教学成果向社会服务的转化。

本次研讨会上,我校6篇论文在征文中获奖,其中唐红梅、高静、汤磊的论文《基于用人单位满意度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获一等奖,高静作优秀论文交流。另外,我校临床医学院蔡巧玲院长作为嘉宾参与了分会场主题发言。

本着学习、交流、提高的目的,我校参会教师认真汲取研讨会精髓,学习沪浙两地兄弟院校在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医学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思考。教师们认为,本次学习交流让自己拓宽了眼界,更加明晰了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对自己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有指导意义。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