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界浜村党总支党建联建座谈会在周浦镇界浜村会议室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和界浜村党总支成员参加会议。
座谈会伊始,界浜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姚辉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接着,姚辉介绍了界浜村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和界浜村的三年工作规划,对界浜村未来发展的愿景进行了展望。最后,姚辉对界浜村党总支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联建提出了期望,希望今后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党建共建平台,打造党建联建特色品牌,切实推进双方深度融合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朱清回顾了双方之前的合作基础,对当前的学生志愿者团队的育人效果表示肯定,同时对双方下一步党建联建的工作推进作了规划,并期望双方积极整合资源,精心组织,共同推动共建工作的立德树人作用。她强调,在学院发挥理论优势、学生志愿者团队优势的基础上,希望双方继续深入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借鉴、推进资源互补,共同开展优质活动,从而提升党建联建的有效性、长效性和持续性。
接着,双方就党建联建的具体开展进行了讨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玉良强调,双方要凝心聚力、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坚持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做实做深区域化党建;充分挖掘双方资源,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孙院长提出三点探索:第一,理论支持,利用学院理论优势,在乡村治理、产业引领、历史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将界浜村的日常工作进行理论深化和提升,形成理论成果;第二,专题活动,在整合双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系列化专题化的主题活动,比如专题化志愿者服务活动、系列化科普性讲堂及应急救援讲座等;第三,形成品牌,将思政课的实践继续进行细化,根据界浜村的特征形成区域化党建的特色和品牌,最终形成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曹月柱指出,双方可以在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格局上进行努力,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界浜村党总支副书记杨云霞和其他委员就双方党建联建开展中的具体工作进行了交流。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通过区域化党建联建的形式“输出”学院专业优势、“引入”校外优质思政教育资源,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马克思主义学院)